近年来,安徽省淮南市坚持精准治污,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今年1月至5月,淮南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.20,同比下降4.8%。其中,PM2.5浓度为47.3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9.9%;PM10浓度为79.0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.4%;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6.8%,同比增长5.3个百分点。
淮南市通过科学研判、统筹调度,精准分析污染成因、实时把握动态变化,不断完善工作机制,突出提升“四效”,推进污染治理工作。
一是突出重点,提升关键领域减排功效。根据企业排放在线监控数据,燃煤电厂排放对淮南市大气污染贡献突出。为此,淮南市印发了《淮南市进一步推进燃煤电厂深度治理实施意见》,现有火电企业通过优化除尘工艺、调整脱硝设施等深度治理措施,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率。2022年,淮南市20台燃煤机组在超低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定达到超净排放水平,烟尘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比国家标准低75%、50%、65%。同时,持续推进工业炉窑深度治理,2022年完成北新建材两台沸腾炉“煤改气”,煤炭消费减量5.15万吨,工业炉窑除砖瓦窑外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。
二是多措并举,推进VOCs治理成效。在生态环境部技术指南基础上,制定了《淮南市涉VOCs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》,对淮南市涉VOCs的全部16个行业实施差异化管控,完成评级企业185家。夏季前完成19家低效VOCs治理工艺企业的升级改造,两家企业原辅材料替代,为27家VOCs年排放量1吨以上的企业编制“一厂一策”,为4家涉VOCs工业园区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“一园一案”。同时,督促100余家涉VOCs企业完成两轮活性炭更换。
三是注重转化,提升研究成果应用实效。深入开展协同治理“一市一策”驻点跟踪研究,加快转化研究成果,指导淮南市精准治理。建立溯源管理机制,专题分析重点区域,综合应用多维观测资料和技术手段,深度掌握点、线、面源分布情况,提出管控建议。深入调研淮南本地特色企业、重点污染源,持续优化排放清单,完善煤矿、砖瓦窑、工业涂装、移动源等重点领域“一行一策”,推进深度治理。专题调研市内高架源,从分布、高度等多角度综合分析,提出协同管控建议。
四是人技结合,提升污染问题整改时效。一方面,加强动态监管能力建设。建设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智慧平台,集成12套大气相关在用系统和11类物联网监测设备数据进行统一管理,强化大数据辅助生态环境管理决策与治理能力。建成固定遥感监测与黑烟视频抓拍系统,监测机动车200万辆次。搭建出租车走航监管系统,安装40套出租车走航监测设备,定量分析道路扬尘。建设环境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605个,实现微站预警、污染源分析。安装2000套OBD在线监测设备,定期向公安交警部门推送移交尾气超标案件。另一方面,建立完善管理工作机制。建立完善会商机制,每日会商调度各县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,跟进问题整改落实情况,预测空气质量污染形势,形成“预警—会商—措施—核查—评估”的工作模式,有效应对突发性大气污染问题。建立完善盯控机制,每日专人值班盯控空气质量数据,发现异常数据第一时间分析研判,第一时间调度各县区对相关区域进行巡查。建立完善联动机制,2022年淮南市大气办对问题整改反馈的要求进一步细化,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明确不同的整改时限,对于燃烧类问题直接调度所属乡镇(街道),确保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整改到位。建立完善考核机制,修订了市直部门、县区、乡镇(街道)考核办法,每月通报市直部门、县区、乡镇(街道)考核情况,并根据考核情况启动约谈,有效传导大气污染防治压力。